|
 |
一.太極拳較其他類型運動更具優越性 |
|
1.卻病延年: 讓人健康壽:學太極拳的人,如果沒有自恃功夫而好勇鬥狠、沒有碰到特殊意外事故,沒有遭受其他不可抗拒之心裏創傷,或是財務損失,只要養生得宜均可使人長壽。吳圖南享一百零四歲,王建今享一百零三歲,梁棟材享一百零一歲,王延年及熊養和均是九十五歲,郭連蔭、杜毓澤、韓振聲等太極老前輩也都超過九十歲,前第六屆太極拳總會理事長楊玉振先生現年一百零一歲,其他較次輩的學生,年紀已超過八十或九十歲以上的拳友,可說是族繁不及備載。 2.動作可快可慢: 太極拳有文架及武架兩種,均能使人健康,文架速度較慢,適用於養生及年紀較長的人。武架則可快可慢,適用於防身技擊及年紀較輕或需要運動量大的人。 3.適合男女老幼學習: 年紀較輕的人可打大架(幅度大)或低架,中年的人,可打中架。年紀大的人,可打高架或小架(幅度小)。沒有男女性別以及人數之限制,任何人均可單練或團練太極拳。 4.無場地限制: 不需要特殊場地,只要有平坦空地即可,面積可大可小,視人數而定,每人只要三坪大即可以打一趟拳,如能選擇空氣流通之室內,或風景宜人之戶外空地或草地則更佳。 5.不需設備: 空手即可修煉,不需購買昂貴設備及器材,所以運動成本低。 6.動作優雅不吵雜: 太極拳個人單打較平靜無噪音,不影響他人睡眠作息。若團體練習則可配合音樂,以增加心情愉悅及性靈昇華。 7.運動不易造成傷害: 不像其他如足球或橄欖球等劇烈運動的運動員,到了四五十歲就不能再參加比賽。只有太極拳可以永續經營,從年輕到老,一生都可練習。 8.可防身自衛: 太極拳是透過長期歷史驗證所累積出來的一種武術運動。為了技擊的因素,它的訓練是讓人迅速恢復健康呈現最有效率的方法,為了要持久,是用最省及最小的力量來打一套拳,並且招招妙用。尤其是楊家秘拳,每一個招式均可用來防身自衛,非常可貴。 9.終身學習的運動: 是一種具有深度、廣博、富經濟實惠,可終身學習的運動。年紀大的人更要學習,以訓練身體反應力,保持平衡而不易摔跤。 10.身心靈合一: 太極拳是動中求靜,當心靈入靜,全身放輕鬆,精神就不會緊張。若再配合腹式呼吸,增加肺活量,血液循環通暢,心臟機能自然加強,原動力一產生,腦筋也就清楚,身心靈的能量便能合而為一,身體自然健康。 |
二.從醫學觀點看太極拳對身心健康的影響 |
|
1.注重平衡感: 注重左右交叉平衡,上下平衡,前進後退平衡,運動神經反應靈敏,不易摔傷。 2.全身肌肉放鬆: 身體血液、細胞組織液、淋巴液容易流動,可活化細胞,讓氣血流通。 3.維持脊椎正確姿勢: 以腰脊為主軸,往來曲伸,俯仰旋轉,均要立身中正,保持平衡,預防脊柱變形及骨骼退化。 4.心平氣和不易緊張: 沒人與之比賽,是不用著急的運動,動作緩和,可消除緊張和焦慮。因此這種心情放鬆的運動,可以降低心跳率及血壓,促進新陳代謝。 5.意識引導全身運動: 以意導氣,配合丹田呼吸,在中樞神經作用下,引導全身肌體內臟運動。而拳架和推手之應用,對身體忍受之適應,與抵禦之機能亦能訓練出靈敏反應及良好體質。 |
|
|
|
|
|
|
|
|
|
三.太極拳力學與人體結構學具有密切互動關係 |
|
1.最有效的力學原理演化: 維持動態及靜態重心的平衡穩定,透過技擊訓練所演化的以逸待勞,以柔克剛,以靜制動,是最有效率的力學應用。
太極拳在動作方面,首須注重腰腿之運動,要求自身平衡重心穩定,而太極拳每一動作均可用作技擊,須輕靈活潑,陰陽相濟,連綿不斷,才能控制敵人之重心,表現出得機得勢的境界,才是太極拳動力學最完美的應用。 2.以意導氣將全身貫串之道理: 人體為每個分離部位之總組合,由大腦皮層來控制調節,太極拳之要求周身貫串而完整一氣,此與各種局部運動之體操有別,它的主要目的是以意導氣將人體的軀幹、四肢以及各處關節,用意念將全身貫串而不使散亂,以達到整體勁之道理。 3.四兩撥千斤的妙用: 其訣竅在於懂勁,先熟悉招式之千變萬化,瞭解人體肢體關節的轉化極限,再加上摃桿、滑車、尖劈、螺旋、輪軸等力學原理。並善用心理學如捨己從人,引勁落空,仰上取下,聲東擊西等誘敵之技,來達到以柔克剛,以小敵大,並突破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的先天自然現象的限制。 4.以柔克剛 以靜制動:
太極拳之動作,要求掌、腕、肘、肩、腳、踝、膝、胯等關節及肢體應符合人體生理學之結構,方不至於受傷,也要日久練習,才能隨心所欲,做到無過不及,隨曲就伸,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所謂「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不因對方力大或粗壯而為其所制,才算是太極高手。以柔克剛的主要力學道理,就是接敵勁時要能轉化並走弧行路線,以增加接觸時間,才能減緩衝撞之力量。同樣假設敵人用拳揮擊過來,也是不要硬接敵拳,而要用沾粘勁去輕接,走弧形化圈以增加接觸時間,就可降低其力道。
|
執筆者:天安子 2013年 |
著作權所有 (c) 2008 安泰道館。保留所有權利。
oooooenti@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