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人數:

 

館藏文章

館藏文章
01發展史略
02是武架?
03張欽霖傳
04長者運動模式
05楊秘特色
06達到高境界
07與歐洲太極拳
08十三勢演練
09戰術修練要領
10劉百齡將軍傳
11延年扇序
12劍之概要
13老師頌歌
14Laoshi........
15
16三大策略思考
17學拳至今.....
18學拳兼學道
19聯誼感懷
20道技兼修......
21學拳心得
 
 

      太極拳修煉是動靜雙修,包含動功及靜功。動靜之中,要全身放鬆,達到
     「空」字,神經不緊張,心情輕鬆,自然「身心就合一」。
      茲將動靜功的分別如下:

1.動功基本功夫

 
站樁:

訓練全身肌力、定力,耐力、及意志力,事實上也是增長功力最好的方法,又叫做混元一氣功,把這個基礎練好後,身體就會強壯。

鬆身動作:

暖身運動,包括壓腿、舒筋及鬆身等基本動作,用來活動骨,以免運動前受傷。

十三勢:

是拳架之基本動作,包含手之八法 -掤、、擠、按、採、 挒、 肘、靠,加上腳的五行步法-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學好十三勢,再學拳架,將會非常容易。

拳架:

是太極拳動功的主軸,用來健身、修心養性及技擊。有文架及武架兩種,文架速度較慢,適用於養生及年紀較長的可快可慢,適用於防身技擊及年紀較輕或需 要運動量大的人。

推手:

兩人互相搭手,做推擠磨蕩或  搓揉之動作,以練習雙方攻擊及走化之技巧,而達到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的境界。推手是學習散手的前置作業。學好它,散手才能應用自如。

散手:

是拳架的技擊應用,通常老師傅不輕易傳授,以免誤傳匪人而傷人。楊秘太極拳每一招都可以用來做防身禦敵之用,它講求沾、黏、連、隨之方法,以達到能化、能走、能引、能拿、能發之最高境界。

器械:

包括劍、桿、扇、刀等器械,用來健身及技擊之用。本門傳授項目為武當劍 、崑崙劍 、延年扇 、太極十三桿等器械。

2.靜功以修心

 
道功靜坐:

本門包括呼吸法、守竅、內功行氣及運轉等功法,以期打通三焦及奇經八脈 (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蹻脈、陽蹻脈),進而明心見性,達到身心靈合一之健康境界。

道家究竟功法:

為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 虛,合道。最後能聚之成形、散則與宇宙合一方為最高境界。若夙具慧根及因緣,又有明師指點、只要堅定意志、耐心築基、誠之所在、必有延年益壽,開花結果之一天。

二.太極拳修煉符合健康科學的精神

 
1.醫學面: 

講求放鬆,配合呼吸,舒解精神壓力, 經常練習,肢體靈活,促進中樞神經、循環、消化與內分泌等系統之正常運作及生理調節機制,以達到身心健康。太極拳行架時,一動而無所不動,就是讓身體各部位形體之皮肌、骨、筋、脈、以及內部組織包括五臟六腑及各種生理系統之所有細胞均可活化,因而獲得良好之滋養及修護。老年人最怕跌倒,尤其容易折斷手腕、手臂、腿骨、胯骨、以及撞到頭、傷到腰或脊椎,據國內外統計,因摔跤而致死之比率,比得癌症者還多,所以打太極拳保持平衡,對老人防跌最有效。    

2.物理學面:

行拳架要求自身重心平衡,方不易跌倒。當技擊時,要控制對方重心、時間及方向,就是人體力學、結構力學和動力學之科學表現,不僅可以避免摔傷,還可制服敵人。

3.哲學面:

太極拳淵源於易經哲學,又與道家養生哲學有關,再和武藝技術結合成一種身心靈合一之健康科學。

4.管理學面:

學習太極拳技藝,將會與行行色色之人、事、物、及團體相處,因此若要有所成就和收穫,就必須努力經營,這就是一種管理科學。

三.追求具科學性的健康策略就是修煉太極拳

 

太極拳是種永無止境,且可終身學習的運動,它的功效包含健身、修心養性及技擊應用三大方面。所謂太極為「道」,拳為「技」。這個「道」就是尋求健康的一種科學方法,「技」也就是修練太極拳的技藝,學太極拳者,若能有恆地鍛煉前面所述之修煉方法,以及研習健康科學所包涵之層面,自然就能道技雙修,術德兼備,而達到身強心善,卻病延年的目的,這也就是兩者相互之策略關係。    

 

              

執筆者:天安子     2013年


著作權所有 (c) 2008 安泰道館。保留所有權利。

oooooent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