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人數:

 

館藏文章

館藏文章
01發展史略
02是武架?
03張欽霖傳
04長者運動模式
05楊秘特色
06達到高境界
07與歐洲太極拳
08
09戰術修練要領
10劉百齡將軍傳
11延年扇序
12劍之概要
13老師頌歌
14Laoshi........
15修練與健康...
16三大策略思考
17學拳至今.....
18學拳兼學道
19聯誼感懷
20道技兼修......
21學拳心得
 
 

王老師來台傳授楊家秘傳太極拳計有五十多年,其間老師可能是教學相長之下也悟出某些拳理修改一些拳架的打法,以筆者個人觀察,老師修改拳架的用意,歸納起來大概有三個:配合實際對打使用法、增加動作的靈活運作、前後相似的招式儘可能傾向一致。於是向老師學拳的學生前後上萬人以上之中,由於學拳時間不同,動作難免有些差異,所以沒有對錯問題,也無須採取一致的打法。

筆者早年所學楊家秘傳太極拳十三式最後一式:如右採手、進步挒、再進步右肘、靠、跟步右上掤手(中定)、退步右掤手、再退步左捋手、再退步雙按手、再下坐重心在後腿用左手擠右手。惟當筆者外調南部十年之後返北,在延年道館與師兄弟演練八法對打,王老師糾正筆者最後一個動作,即將「再下坐重心在後腿用左手擠右手」改為「再下坐重心在後腿用右手擠左手」。王老師詮釋的理由如下:當對手右肘攻擊我方,我方用右手黏對方的右小臂、左手黏對方的右上臂接近肘的位置,即用雙按手接著,又當對方右手滑下改右靠攻擊我方時,我方可用原黏對方的右上臂的左手黏著不離開一轉即可誘導對方形成背式,再加上右手擠。如果照原來打法「用左手擠右手」,其原黏對方的右小臂的右手,務必離開對方肢體始可移置到對方上臂再以左手擠。還有一個理由就是配合推手基本動作掤、履、按、擠四手演練,右手掤即右手擠,左手掤即左手擠的一致動作。

或許有人認為在擠手的時候,不是原步下坐而用後腿跟步,是否形成站右腿又用右手擠偏沉之勢 根據王老師生前曾說:擠之手,必需由心口部位起來、合手一擠發勁,所謂合手一擠發勁,即兩手合擠在一點同時所反彈之暴發勁,並非僅一手之勁,故無論重心落在那一腿,應均無偏沉之慮。筆者亦曾看到王老師用擠手時經常視對方情況變化,而適時換手擠,並未更換步法。

以上只是陳述筆者學習該招式的過程及王老師面授機宜的心得報告,提供本門師兄、師姐及同好供參考,並無意更改其他各教練場的打法,如有不妥之處,尚請各位不吝指正。又日後延年杯比賽,如果需統一而採取原來打法「用左手擠右手」,筆者所屬之教練場在比賽其間當配合修改,不會堅持已見,而以視團結,並此陳明。

                  執筆者:謝介方 老師


著作權所有 (c) 2008 安泰道館。保留所有權利。

oooooent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