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柳華陽弟子鎮江金山寺禪師、龍門第十代傳人了然、了空 (道號:清禪、清淨),於光緒二十一年三月收趙避塵為弟子,號趙一子,後稱千峰老人,定為龍門派第十一代傳人。
趙一子言其以清靜虛無為本,呼吸升降為法,積精養元為根。 著有丹書《三字法訣明》和《性命法訣明指》等。
千峰老人在幾十年的練功生涯中,吸取了龍門派的「三教合一」的理論思想,廣納博採,自成體系。他養生功訣稱作「四手」功夫,即下手煉精化炁;轉手煉炁化神;了手煉神還虛;撒手煉虛無道成。
龍門派氣功第十二代傳人張欽霖,法名無畏,生於一八八三年,原籍河北邢台人。因從師左一峰,又得楊家太極拳真傳,故世人稱為金丹太極真人。
張欽霖從小父母早亡,家境貧寒,酷愛武術,十四歲那年,經人介紹到楊家太極拳嫡門楊健侯(楊露禪之子)家灑掃庭院。利用餘暇,與楊健侯之子楊澄甫(字兆青)學習太極拳。一九一四年秋季,有湖南名拳師萬某,由兩湖北上遍訪名師問藝。有一天來到楊師門前,口口聲聲要與楊澄甫切磋較量,楊師當時不明對方來意,未急切出手,眾弟子亦茫然無所適從。欽霖隨師在側,毅然出陣相持,蓋兩拳相接時,萬之手腕已為欽霖所挫,使楊家英名不墜。楊師澄甫見欽霖年少氣勇,機智沈著,且知愛師之誠,認為可造之才,於深夜喚之密室中,乃以祖傳之秘宗授予異族,故傳其拳路及眾門生不同,自是真傳不為人知。
後來,張欽霖巧遇金丹派名師左一峰(也稱左當家、左老道),點撥迷津,歸道從丹,研習龍門丹經,並定為正式傳人。左一峰即龍門派第十一代傳人,精通內丹術,源於北宗丘處機門派一脈。他後半生常在山西太源一帶傳道講丹,名望極大,練就六根震動之景,日月合壁之術。欽霖親見所述,左一峰施展道術,可將水杯縣掛空中不跌,平仰臥榻,口念訣詞,令其鞋在床下跳動不止,圍觀著無不歎為觀止,不解其秘。左老道還知人隱測之事、生前死後之因、無數劫來。
「無畏」道長指出,形意、太極、八卦三種流派,雖風格勁力、技擊各異,而其極還虛之道則一也,「道是以虛無為體,一氣為用乎」。「練拳合道」皆歸剛柔體用神氣自如也。重陽大弟子馬鈺《字門人》曰:「夫大道無形,氣之祖也,神之母也。神氣是性命,性命是龍虎,龍虎是鉛汞,鉛汞是水火,水火是嬰奼是陰陽,其一陰一陽乃神氣也。」「無畏」又悟知,習武之人又性命同修,煉己筑基,堅神固氣,拳法道技便會益臻精妙,出神入化,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張欽霖一生中先後共收七位弟子,即王善之、鄭曼青、胡耀貞、劉志亮、蘇起賡、王延年、李雲龍。現在只剩王延年在世。其中胡耀貞、王延年、鄭曼青、李雲龍四位門生均有建樹。
胡耀貞在武、醫、道方面均有較高高造詣。他的「無極針灸」堪稱一絕,被人們稱作妙手神醫。
他為氣功在臨床治病中的推廣起了重要的作用,取得很大的成效。在一九五六至一九五九年間,他運用氣功療法,對一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慢性肝炎、肝硬化、神經衰弱和心臟病等慢性病取得較好的療效。一九五九年十月他參加了北戴河氣功交流經驗大會,受到謝覺哉等中央領導的接見。同年底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了他撰寫的《氣功》一書。一九六二年他被聘為全國第一期氣功講座指導教師。
鄭曼青和王延年台灣太極拳界備受尊崇,是貢獻最大、學生最多的名拳師。
鄭曼青早期旅美數年,並在國外授徒傳藝。七十年代初返台定居台北。他被譽為拳、醫、書、三絶。著有《鄭氏太極拳》一書。
王延年,山西太原人,生於一九一六年。從小生性好動,加之 體格健壯,便醉心習武。他最初學少林拳法,後納入楊家真傳張欽霖門下潛心苦練內功太極拳術。
王延年於一九五一年起在台北圓山附近傳授楊家太極拳,隨後 成圓山太極拳社,學員漸逐遍及台灣中南部各主要市、縣,各地後來也紛紛建立分會。他的得力學生有李進川、沈靜和、簡檉堉等人。
三十多年來,王延年自的心血不但灌溉了台灣本島的太極園地,同時還把這建體強身的國粹傳播到東南亞、歐洲、美汌等地。他在台北的圓山教練場,也有許多外國學生。他授拳架正勢純,招法清楚,並與門生一同演練,絕不因師而惰。
王延年在幾十年的太極生涯中領悟出許多拳理,如鬆、靜、柔、圓、緩五點,作為太極拳入門的基礎功。他要求太極拳要以心會意,以意行氣,以氣運身,即「氣宜鼓蕩」。他常引用楊家太極的格言敎導弟子,「 胸拔背,鬆腰,分虛實,沈肩墜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隨,內外相合,相連不斷,動中求靜。」使學生們從精熟拳架,到領會其內精神。
王延年曾任台灣世界太極拳聯盟理事長,並兼任台灣太極拳協 會理事長,著有《楊家秘傳太極拳圖解》,普受太極拳愛好者的珍愛。于延年去台數十載,殷切懷念自己當年的同門師兄弟。他的弟子李進川在大陸的徒弟陳天嵐得知師祖懷念鄉土,思念兄長的心情,頓生為師祖尋師兄弟之念,因而在一九八七年《武術健身》雜誌第三期上,發表了題為《太極拳名師王延年在台灣》的文章。該期雜誌被李雲龍徒弟所獲,如視珍寶,及時傳送師傅手中,待李雲龍閱過,已是熱淚盈眶,情不自禁地連連說:「師弟!你還健在啊,可找到你了.」隨即讓身旁弟子藏俊給師兄寄來五本張師所授之拳架圖解,又邀請雲龍兄赴台觀光。延年弟子趙憲民、唐一安(法國人)等,受王師所托,多次來中國探雲龍師伯,代師問候,並再討教拳技、內丹之真訣。
館主「天安子」註
1. 此文章摘自道家玄牝氣功 張章著。
按張章先生為李雲龍弟子,館主曾隨王延年宗師赴中國包頭市訪問時,與其互為認識。其文言及「左一峰即龍門派第十一代傳人」之代數,則有待商榷。雖因趙避塵亦曾拜金山派第二代譚柏為師,蒙受金山派第三代「一」字輩,有法卷為証。(詳閱《仙宗性命法訣》第十八頁) 。然而左一峰道長亦為譚柏祖師之弟子。
金山派雖淵源於龍門派岔枝,但其開派祖師則為明朝人謝樹嘉。
第一代祖師--- 謝樹嘉,道號「玄真子」
第二代祖師--- 譚 柏,道號「至明子」
第三代祖師--- 左一峰,道號「一塵子」, 號「蓬萊」
第四代祖師--- 張欽霖,道號「無畏子」
第五代祖師--- 王延年,道號「上壽子」
2. 本文章撰於王延年宗師仙逝之前,王師於西元2008年
五月四日榮歸道山, 享年九十四歲。
---------------------------------------------
楊勝舜 Ulric 一問
Dear Si
剛看了你們的文章,忍不住想問!
有一篇"有關張欽霖先生之傳記文章"內容說,張欽霖一生
中先後共收七位弟子,有鄭曼青大師。這樣是說鄭曼青
王延年,李雲龍 他們應是同宗的,怎麼他們的徒弟在文
章上表達卻差很多!吳國忠大師的文章,只提及左家心法,
並沒有說他和龍門或金山派有直接的關係,您有研究過,
因為我看您連代數都有研究,這方面是不是也有研究?
Ulric (Sent: Thursday, May 27, 2010 2:47 PM)
館主「天安子」
天安子為王延年宗師之嫡傳弟子,屬金山派第六代,有法卷為證。追隨王師學拳,需經數年考驗,並經道兄引薦,方得入門拜師修習道功。且須領有天命,方得授徒,以免誤傳匪人,而遭天譴。金山派雖為龍門派岔枝,但其第一代祖謝樹嘉亦為明朝人,享壽極高,傳第二代祖譚栢,再傳左一峰,也傳趙避塵。又因金山派弟子亦依附於理教內傳道,所以譚栢亦稱理門譚來生真人,王延年宗師之父執輩均屬理教中人,因此王宗師得以認識第四代祖師張茂林, 而修鍊金山派金丹道,再經張茂林先生之引介, 得於拜張欽霖祖師學習 楊家秘拳。至於為何有落差?則須問其作者,是否真正擁有法卷以證明其為金山派弟子。但法卷並非畫一張祖師牌位,就算是證明。又因有人雖是跟其老師學拳,但並無真正拜師成為金山派弟子,就落筆為文,自然會有差距!加以缺乏考證,或許只能歸咎於道聽口述而已。金山派本門確有二十代宗譜,若有心求證,有緣者當可相約以示之,堪資證明。
Thursday, June, 3, 2010
|
|
著作權所有 (c) 2008 安泰道館。保留所有權利。
oooooenti@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