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人數:

 

館藏文章

館藏文章
01發展史略
02
03張欽霖傳
04長者運動模式
05楊秘特色
06達到高境界
07與歐洲太極拳
08十三勢演練
09戰術修練要領
10劉百齡將軍傳
11延年扇序
12劍之概要
13老師頌歌
14Laoshi........
15修練與健康...
16三大策略思考
17學拳至今.....
18學拳兼學道
19聯誼感懷
20道技兼修......
21學拳心得
 

      我在民國十八年春奉派至北平南苑王本善團充見習軍官。該團武術連有位教太極拳的張老師,他說:「楊家太拳有兩套拳架一為『文架』,講求鬆、慢、勻、柔,是以健康為主,屬太極圖中的陰魚,注重一個『柔』字。另一為『武架』講求巧捷旋剛以應用為主,注重一個『剛』字,屬於太極圖中的陽魚。有陰有陽,有剛有柔纔是完整的太極。當然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互易,剛柔相濟纔完整無缺。但學拳應先文架再學武架。」

    我就先學一百多式的文架,一套文架纔學完,就奉派至西苑訓練新兵,天天立正稍息,將太極拳慢慢的全還給老師。

    直至民國二十五年被派至河南洛陽分校軍官訓練班受訓,遇到南京警衛團來的江虎臣同學,與他有上下舖之緣。他很喜歡太極拳每天早晚必練。又提起我練太極拳的興趣。相詢之下,知道他是同楊澄甫先生學的。拳架也是一百多式,與我在北平學的大同小異。我告訴他說,這是『文架』,他問我武架會不會我說我不會。不過我在北平看見張老師練過,步法很靈活快捷。他說他也聽說過有兩套拳架的事。

    直到民國卅四年抗戰勝利,回到山西太原,因職務關係甚為忙碌。偷閒偶至軍校同學劉將軍君瑜家中,見其練太極拳,竟是北平張老師所練楊家之武架,就是柔慢了些。得悉為張欽霖老師所傳授。當時負太原地區百里防務。職責攸關,未能親往受教,但與劉將軍在過從間,已明其梗概。

民國卅八年太原淪陷,閻佰川先生組閣,政府從廣州而重慶,王延年先生隨太原突圍幹部至重慶,慶幸得窺楊家太極拳全貌有望矣。

    王理事長延年先生抵台後在圓山設場傳楊家秘傳太極拳,就像韓理事長在與王延年先生所著楊家秘傳太極拳圖解的序言中所說:「一般人認為王先生拳架與楊家拳架不同?或以為非楊派」。這也難怪一般人有此觀念。因楊澄甫先生帶到江南的祇有健康為主的文架。在鄭曼青先生最後由美返國立法院餐會上,我曾與其提起楊家文、武架的問題,他毫不在意,認為自己學夠了,倒是韓理事長認真的說:「我們學文太極拳也應該研究武太極拳纔對。」在吳圖南先生講授之太極拳之研究中也說楊家有快拳再三分鐘要打二百多式。

綜合上述楊家確有以健康為主之文架,與以應用為主之武架。不過因時代變遷,快架也慢下來,因為拳無論如何快,也不會比子彈快。秘傳也成了來者不拒的公開傳授,自然的走到如張三丰祖師所說:「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的路子上。所以我們不要再分什麼短架長架、文架、武架,祇要依照拳經拳論練,都能得到健康。打楊家拳架的不要分家。打陳家拳架的更不應分家,因為楊家拳是向陳家學來的,所以倡導「太極一家」。大家應有此肯定的確認。敬希同好,建立「太極一家」的親密關係,共同為促進人類健康而努力。

執筆者:楊 玉 振


著作權所有 (c) 2008 安泰道館。保留所有權利。

oooooenti@gmail.com